近幾年,Meta(包括 Facebook、Instagram 和 WhatsApp)每年總會全球性死機一兩次,輕則一兩小時(2022年這次),重則五六小時(2021年那一次)。例如香港這些大多數已連線上網的人口中,使用 Facebook、Instagram 和 WhatsApp 的用家佔大多數,導致每次全球性死機牽連甚廣,甚至有感覺上時常發生的「錯覺」。
香港人的Meta生活
Meta所提供的「免費」社交媒體服務,深深地影響每個香港人的日常生活,由入 FB Group 聲討駕駛者惡行,在 Instagram 上直接搜尋美食,以至透過 WhatsApp 去預訂餐廳,聯絡買賣交收等等,即使現存有LINE、Telegram 和 Signal 等等的即時通訊程式(IM),大家仍會追求「最大公約數」,用最方便大部份人的方式來作聯繫之用。畢竟,人與人之間的聯繫未必要追求最安全最有私隱,特別在效率為先的香港。
WhatsApp死機,影響的不只是閒聊
如同標題所述,自從 Meta(Facebook 年代)收購 WhatsApp 後,Meta 看準 WhatsApp 在商業上的應用層面,甚至比 Facebook Messenger 的效用更廣(畢竟也是個以電話號碼為帳戶的IM),極力找方法將 WhatsApp 在商業層面上併入 Facebook 及 Instagram,以生態圈的形式,將用家牢牢的套在這個 Meta 圈內。例如,在 FB 和 IG 中添加 WhatsApp 按鈕,讓用戶聯絡商家作查詢及預約服務之用。
看起來就很方便啊,在熱門的社交平台中「一圈式」建立好整個宣傳及銷售平台,但若果突然服務中斷好幾個小時呢?宣傳可以等,但客戶服務不可以等吧?
商業上永遠備用方案最重要
面對現時文字為主的流行溝通模式(Voice Message 在商業應用還是少數),除了現有的 FB + WhatsApp 雙通訊渠道,對於中小企而言,應準備多一套非 Meta 生態的備用方案,對於中小企而言,例如不少港人常用的 Telegram,支援多台裝置同時登入,方便數個同事一同應付日常運作,已經十分實用了。